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教師培訓之研究
Study of Case Method
林玫君 Mei-Chun Lin
國立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教授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Drama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摘要
本研究欲瞭解「 案例教學」 應用於中小學表演藝術教師培訓課程之歷程與教師在其中之學習與成長。在上學期先透過十七位在職教師的「案例教材評估表 」,針對十二個先前建立的教案教材進行分析並瞭解不同類型案例教材之特性。之後在下學期從中選出七篇案例,針對另十位教師進行正式的「案例教學」。透過行動教學省思、案例討論紀錄及參與者案例報告,教學省思札技等資料交叉分析的結果,針對實際「案例教學」步驟、教與學互動過程及參與者的成長作分析。結果發現,「案例教材」得分有高有低,而其中「示範型」案例教材雖然得分較高,但在教學中,未必能如得分較低的「反省型」 案例引發更多的回應或討論。另外,在「案例教學」步驟與細節上,也在行動反思後做了調整:而在步驟四「案例討論 中發現,「套論氣氛的營造」、「討論問題的聚焦」及個別差異的考慮 是引導的重心:最後也發現參與者在案例教學的表現有所成長。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案例教材評估、戲劇課程、表演藝術、教師培訓
安海姆「構圖平衡理論」與西斯汀教堂拉斐爾掛氈畫中左與右問題之分析與調查
Testing Arnheim’s “Balance Theory” with Raphael’s Sistine Tapestry
陳亭吟 Chen, Ting-Yin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 研究生
吳宜澄 Wu, Yi-Cheng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 教授
摘要
美術心理學大師安海姆在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一書中,對於構圖 平衡的要素提出若干原則,這些原理原則常被用於美術相關科系入學測驗 及繪畫、設計、建築等相關領域,藝術教師亦於課堂上教授這些美的原理 原則,但這些不斷被傳頌的「真理」真的是無庸置疑的嗎?研究者欲對此 理論,以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法、圖片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與調查。另外, 拉斐爾為西斯汀教堂所繪製的掛氈畫底稿及掛氈畫,兩者究竟是何者為拉 斐爾最初製圖之原意,常為後人所爭論,因此研究者亦於本研究中,探求 究竟觀者認為底稿與掛氈,何者較具有美感,以提供世人不同的思考角度。 研究結果發現:安海姆與的主張未能在本研究中,獲得壓倒性的支持、且 受試者對於底稿及掛氈畫,並無顯著偏好。
關鍵詞:左與右、安海姆、拉斐爾、美術心理學、掛氈畫、構圖平衡
以藝術元素統整之藝術鑑賞課程對學生鑑賞能力表現的影響
Art Appreciation Learning through an Art Elements Based Curriculum
周珮儀 Pei-I Chou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教授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閻璽如 Hsi-ju Yen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
Master/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摘要
最近統整課程在藝術教育領域和一般教育領域都再度受到重視,然 而,迄今為止,藝術領域對統整課程的理論和實施尚無定論而亟待研究。 目前我國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教材架構大多僅是表象的統整,而缺乏 內在本質的統整,對音樂、視覺、表演三門藝術之間的聯結關係薄弱,很 難引起學習者美感認知與體會的共鳴。有鑑於此,本研究為國小學童設計 一套「以藝術元素統整之藝術鑑賞課程」,並評估這套課程實施之後學生在 鑑賞能力的表現。整體而言學生在接受本課程之後藝術鑑賞的能力有提 升,「感受」、「描述」、「分析」、「評價」等四項能力都有進步。尤其強調三 門藝術共感的設計讓學生面對藝術作品時因連結各種感官而使感受更深 刻,了解並運用各種藝術元素使學生的描述語彙更具體、更豐富,掌握藝 術元素之間的關係和形式也讓他們的分析更深入,並能建立基礎的評價能 力。惟這四項鑑賞能力越低層次就越易全體達成,越高層次越容易受到研 究對象之藝術與語文基本能力的影響而有所不同。
關鍵字:藝術元素、藝術鑑賞、統整課程
學習背景差異對簡化圖形之偏好研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Background and the Preference to Simplified Graphics
許峻誠 Chun-Cheng Hsu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應用藝術研究所合聘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王韋堯 Regina W. Y. Wang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專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圖形簡化設計手法的應用很廣泛,包括商標、造形設計以及各種相關 電腦介面與圖示設計等。有些「圖形」容易被辨識、被偏好,有些圖形卻 無法讓人喜好或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在完形心理學及物體 辨識理論中有許多關於簡化與圖形辨識率的研究,本研究則著重在比較設 計與非設計背景人士在簡化圖形偏好上的差異。本研究以三因子實驗設計 進行圖形的「簡化手法組合、物體類別與受試者背景」三個自變項間對於 應變項「偏好」的影響。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圖形偏好」受「簡化手法 組合」的主效應影響,同時也受「簡化手法組合和受試者背景」交互作用 之影響。研究發現設計背景人士對於簡化圖形的偏好分佈相當不一致;而 非設計背景人士對於簡化圖形的偏好分佈卻則相當一致。此外,非設計背 景人士可能比設計背景人士偏好較為寫實的圖形,這個差異是設計者必須 特別注意的。本研究結果希望提供設計師在評估或設計圖形時的參考,以彌補設計師直覺之不足,或讓設計初學者有規則可循。
關鍵詞:圖形設計、簡化原則、完形心理學、物體辨識理論、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