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期
01 以藝術治療生涯探索工作坊進行視覺藝術科系高年級生的生涯阻礙因素之初探研究
03 大學藝術類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學習者創意自我效能構念分析之探究
04 北美三大音樂教育哲學觀於臺灣國中小音樂教育之適用性
以藝術治療生涯探索工作坊進行視覺藝術科系高年級生的生涯阻礙因素之初探研究
A Pilot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Career Barriers of Senior Students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in the Art Therapy Workshops
江學瀅 Shyue-Ying Chia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Fine Arts,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摘要
視覺藝術科系學生進入高等教育之前,多已接受數年藝術專業訓練才能通過術科考試進入大學。懷抱創作理想的視覺藝術科系學生,畢業前卻可能面對成為藝術家之不確定感而產生生涯阻礙現象。本初探研究嘗試以 Holland 生涯興趣六角模型推論之視覺藝術精進專業的職業特質,篩選可能分布於六角模型之不同角落的
視覺藝術科系高年級生六名,設計藝術治療生涯探索工作坊,協助覺知其生涯阻礙,後續安排深度訪談,歸納整理個人生涯發展議題並探究生涯阻礙之因素。研究結果顯示,社會認知生涯理論最能說明脈絡中形成的生涯阻礙,學習環境、人際互動、個人狀態為影響生涯阻礙之主要因素。然而,環境脈絡中的幾個因素交錯影響,生涯阻礙也可能成為提升自我效能的刺激因素。藝術治療生涯探索工作坊協助研究參與者提升對於個人興趣特質、能力與職業技能之理解,同時由工作與社團經驗以及理論學科之學習中發現專長,增加對生涯阻礙的理解並提升因應的能量。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供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 生涯阻礙、生涯探索、視覺藝術專業、藝術治療、藝術教育
「自由舞動的身體」:臺灣當代舞者的人類學研究
"The Freely Moving Body": An Anthropological Study on Contemporary Dancers in Taiwan
趙綺芳 Chi-Fang Chao
英國羅漢普頓大學舞蹈學系 高級講師
Senior Lecturer / Department of Dance, University of Roehampton
摘要
本文試圖針對身體與動作、感知與經驗、技藝與實踐三個面向,以人類學觀點和方法論探討臺灣當代舞者的生命身體與文化。當代人類學的舞蹈研究重心從一個偏重意義的文本取向轉向更為強調經驗的感知取向,凸顯 21 世紀的後期資本主義與感官經濟趨勢下,身體成為創造意義與價值的感知過程。本文中我以當代臺灣舞者為主要對象,透過反身性視角進行民族誌研究,探討全球化與文化國族主義作用下專業舞者的養成過程:一種兼容東西方不同動作感知與技藝系統的專業訓練及其所形塑的舞蹈實踐身體。其舞蹈實踐身體不僅反映出當代社會中個人的自我體現,也透露「自由舞動身體」經驗與表徵底下隱含的多重意涵,如何相互較勁或協調於舞者的身心歷程。最終本文期望能以這項研究的初步成果,回饋於當代專業舞者養成教育工作者,藉此反思當代專業舞者訓練的核心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 當代舞蹈、人類學、動作、感知、臺灣
大學藝術類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學習者創意自我效能構念分析之探究
Analysis of Creative Self-Efficacy Constructs With Art Major College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Digital Image Creation Course
劉光夏 Kuang-Hsia Liu
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Learning and Materials Design,University of Taipei
摘要
創意自我效能是實現創造力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創意自我效能因素構念之關係,構念包含創意思考策略信念、創意成品信念及抗衡負面評價信念。研究對象以臺北一所國立大學藝術相關科系修讀「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學生為主,透過問卷調查方式,連續三年於教學前、後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 226 份,使用偏最小平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進行結構模式驗證。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結構模式解釋力尚可,學生的「創意思考策略信念」對「創意成品信念」產生直接影響以及「創意成品信念」亦對「抗衡負面評價信念」產生直接影響,且「創意思考策略信念」對「抗衡負面評價信念」產生間接影響。根據上述發現,本研究認為欲提升學生整體的藝術創造力,可從強化學生創意思考策略的信心開始。
關鍵詞: 偏最小平方法、創意自我效能、藝術類學習者
北美三大音樂教育哲學觀於臺灣國中小音樂教育之適用性
Applicability of North America’s Three Major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to Taiwan’s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Education
紀雅真 Ya-Chen Chi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 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Music, University of Taipei
林小玉 Sheau-Yuh Lin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 助理教授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Music, University of Taipei
摘要
音樂教育哲學在 20 世紀成為音樂教育學門中獨立的研究領域,相關著作檢視音樂教育價值、目的及教學活動中潛在的意義,帶動音樂教育哲學議題探究之風潮。其中,北美地區音樂教育領域對於音樂教育哲學論述最為興盛。本研究包括兩階段,第一階段以哲學探究法與文獻研究法,瞭解北美效益主義、美感論與實踐論音樂教育哲學觀之內涵;第二階段透過三回德懷術問卷,探討臺灣音樂教育學者及音樂教師共 12 位諮詢委員,對於北美音樂教育哲學觀之看法,以及北美音樂教育哲學觀在臺灣國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結果發現,效益主義獨重音樂附加價值,美感論為音樂的美感特質發聲,實踐論彰顯音樂教育實踐與脈絡價值。德懷術諮詢委員對北美音樂教育哲學觀傾向融合美感論與實踐論主張的「協同合作觀」。這兩種音樂教育哲學觀,亦被認為適用於臺灣音樂教育中。效益主義觀點則較少被視為當前臺灣音樂教育目的及實施之依據。
關鍵詞: 音樂教育哲學觀、美感論、效益主義、實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