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中年級戲劇賞析評分規範與實作評量任務之發展研究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Appreciation Scoring Rubric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asks for Fourth Grade Students
林玫君 Mei-Chun Lin
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教授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Drama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ainan
摘要
本研究以實作評量中的「評分規範」出發,參考「補充性戲劇課程內 涵 III」中的「戲劇賞析」部分,對照九年一貫藝術人文能力指標,在小學 四年級表演藝術教學現場發展評量學生的「實作任務」與「評分規範」。在 進行內涵 III 與能力指標之比較後,三項指標被轉化成「評分規範」初稿的 六個向度而其評量任務的初步設計也完成。在轉換過程中,發現其中步驟 需要修改,包含「找出指標核心概念」、「釐清指標觀念」及「具體描述關 鍵詞以建立向度」。之後,研究者進入現場,透過循環性地教學、討論、反 思與記錄的行動過程,以瞭解評量任務施行的狀況並持續修正規範初稿。 研究結果發現,在「實作任務」的部分,「活動型」、「討論型」或「學習單 型」任務各有不同的運用方式與限制,但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任務,教師都 須透過不同的前導性活動,才能順利進行評量。在「規範初稿」部分,無 論是「向度」、「評量重點」或「表現水準分級敘述」上,在行動後都做了 修改或增補。
關鍵詞:戲劇賞析、表演藝術、戲劇課程、實作評量任務、評分規範
臺灣高中藝術生活課程政策形塑之研究:利害關係人論述立場之分析
Contextual Analysis of Curriculum Policy Form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Life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Taiwan: A Study of the Significant Stakeholders’ Discourses
趙惠玲 Huei-Ling Chao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 教授
Professor / Graduate School of Art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楊孟蓉 Meng-Jung Ya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 碩士
Master of Education / Graduate School of Art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摘要
「藝術生活」為臺灣高中階段藝術教育的新設科目,自設置以來,因 學科知識結構於歷次課程政策修訂中頻有更動,引發許多討論。課程政策 作為學校教育軸心,影響深遠。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透過藝術生活課程政策 相關利害關係人之論述,分析其自民國 84 年設置成形,95 年轉為必修,到 99 年學科知識結構轉向的形塑過程,並探究其學科知識結構轉變與利害關 係人權力結構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藝術生活課程政策在不同階段 的修訂過程中,均呈現了萌芽期、磨合期、權宜期的發展脈絡。萌芽期為 課程概念的醞釀與提出草案;磨合期為草案出爐至公布間的協調與修正; 權宜期則為課綱定案後實施與配套的措施。同時,在不同階段的修訂過程 中,藝術生活學科知識結構的演變與課程政策利害關係人的權力結構呈現 了不同的互動關係。
關鍵詞:八十四年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八十四年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八十四年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九九新課綱、九五暫綱、利害關係人、課程政策、藝術生活
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應用於大學藝術系學生創作發展之研究
A Study of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Research Applied to College Students’ Art Creation
何文玲 Wen-Ling Ho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 助理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博士班 博士候選人
Assistant Professor / Department of Visual Arts National Chiayi University
Doctor Candidat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嚴貞 Jen Yen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博士班 教授
Professor /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National Yunl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要
近年來在藝術與設計領域中進行實務研究已成為一重要之議題,當今 大學藝術或設計科系除了被期許培養藝術或設計創作之優秀能力外,尚需 培養其創作實務研究之卓越能力。筆者首先探討關於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 之概念,包含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之意義、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之類型、 以及可應用於大學中藝術與設計實務研究之 FTC(形式/主題/脈絡)模 式;其次,筆者應用前述之概念、與實務導向研究途徑增進大學生藝術實 務研究之學習,並針對五名個案學生之學習進行多重個案研究,個案分析 與討論包括 FTC 模式之應用對個案個別創作品質之影響,FTC 模式應用之 整體成效,以及教學省思;最後結論包括全文之綜結以及對大學藝術與設 計教育之意涵。
關鍵詞:大學藝術與設計教育 大學藝術與設計教育 大學藝術與設計教育、設計實務研究、實務導向研究、藝術實務研究
臺灣非洲藝品/文物的在地處境與知識建構:尋找臺灣藝術教育可用的啟示
Local Situation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f African Artworks in Taiwan: Inspirations for Taiwan’s Art Education
吳世偉 Shih-Wei Wu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組 碩士
臺中市益民國小 藝術與人文退休教師
Master of Arts ⁄ Department of Arts and Design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Retired Teacher ⁄ Taichung City Yimin Elementary School
摘要
本文將臺灣非洲藝術市場現況,歸類為銷售圈、收藏圈與推廣圈三個 生態圈,以田野調查及民族誌書寫方式,探討國內非洲藝品/文物的在地 處境與知識建構。研究發現:知識的生產始於銷售圈,貨源流動和知識傳 佈的方向大致重疊,並逐漸演變為集體共構的現象;這些知識以物件為核 心,來源包括實物、網頁和專書、交流傳佈和己身文化教育背景,內涵大 致可歸納成藝術脈絡性與文化脈絡性兩種,且朝本土化方向建構。本研究 所揭露三圈對於異文化藝術知識建構的現象,可能反映出一種臺灣社會接 觸異文化的模式,以及國內非洲藝術文化的傳播管道。本研究也顯示在真 實情況中,藝術文化的變遷不但可以是由多數人共同參與的,而且這些人 也並不一定是藝術專家。因此本研究或可作為一般人參與美學建構的註 腳,並將藝術教育的論述,從藝術和教育的範疇,擴展到文化的範疇,提 供臺灣主體社會某種文化自覺的空間。
關鍵詞:非洲藝術、原始藝術、物質文化、藝術收藏、觀光藝術、藝術教育、知識建構